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

更新时间:2023-05-21 21:17

世界卫生组织(英文名称: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缩写WHO,中文简称世卫组织)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成立于1948年,总部设置在瑞士日内瓦。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共有6个区域办事处,150个国家办事处,全球共有7000多名工作人员,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并将健康定义为“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该组织致力于监测区域和全球卫生状况和趋势;汇集所有关于疾病和卫生系统的信息;与各国共同致力于提升优质卫生资源、制定各地使用的卫生、健康、环境标准以及卫生信息的共享;防范、监测和应对任何人类健康危害造成的突发事件并协助突发事件后展开的恢复工作;以及开展有关于预防和治疗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等相关工作。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5月27日,世卫组织宣布成立世卫组织基金会。

世界卫生组织的机关包括世界卫生大会、执行委员会和秘书处,总干事为主要负责人,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为埃塞俄比亚人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历史

初具雏形(1851-19世纪末)

随着国际贸易日渐紧密,传染病也出现了跨国传播的现象,由于早期处理疾病主要是以隔离为主,单隔离政策不利于国家之间的货物和人员的正常流动,还有出于政治目的而非医学需要滥用卫生法规的情况频繁发生,引发了国际矛盾,再加上1830年和1849年在欧洲爆发的霍乱跨国大流行造成了许多国家人员的死亡,引起了各国的恐慌。因此,欧洲各国开始寻求建立一个国际公共卫生机制来应对传染病的传播。1851年,在法国的倡议下,欧洲各国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卫生会议,但最终没有一个国家批准会上草拟的《国际公共卫生公约》,不过,这届会议确立了“检疫和卫生措施应通过国际协定加以确定”的原则

第二次国际公共卫生会议于1859年在巴黎召开,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一直到19世纪末,欧洲各国陆陆续续地召开了几次国际公共卫生会议。但由于不同国家对讨论的传染性疫病的病因学、传播方式和治理模式缺少共识,卫生健康和商业利益难以协调,所以这期间的合作却是败多成少。直到1892年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卫生大会,通过了第一部《国际卫生公约》来控制霍乱。这项公约是41年来所召开的7次国际会议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性的成果。到后来,1897年,第十届国际卫生大会通过新的《国际卫生公约》鼠疫被增列为重点对象,同时更加注重海港和船舶的检疫、消毒与隔离工作,以及疫病信息的通报制度。

1893年德雷顿会议和1894年巴黎会议通过了两部《国际卫生公约》,将国际疫情通报制度写入公约。从19 世纪中叶至 20世纪中后期建立的“检疫标准”“组织框架”和“疫情预警和通报系统”,世卫组织协调了各国防止和应对传染病的国际传播,推动了国际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19世纪末,欧洲国家意识到,国际公约或条约的签订无法有效应对所面临的共同威胁。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需要正式的机制来实施和执行所达成的国际公约。

国际卫生组织的形成(1902—1945年)

1902年,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美洲国家已经在美国主导之下协力成立了地区性政府间组织国际卫生署。1923年更名为泛美卫生局,以后改为泛美卫生组织,在华盛顿成立。它是今天的泛美卫生组织(PAHO)的前身,同时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美洲地区办公室。

1903年,国际公共卫生会议的与会国要求法国支持后续会议,以集中讨论建立一个国际组织的问题,因此,世界各国在1907年的国际公共卫生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的罗马协定》。随后于1907年成立了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常设机构的总部定在巴黎,该办事处的职责是管理国际卫生公约、提供和收集流行病学情报以及向会员国传播具有普遍公共卫生重要性的信息。

1911—1912年国际卫生大会第12届年会,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后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将黄热病霍乱鼠疫一道纳入须向成员国报告和检疫的传染病之列。

1919年6月3日至13日,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立即组织召开常务委员会,正式重启国际卫生防疫领域的合作。

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新建立的国联既要为战后各国实现政治和解提供多边磋商机傲制,利用集体安全机制来制止战争; 同时也要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所以,国际联盟最初设想将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常务委员会代办该职能,但因为法国代表、美国、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均坚决抵制。因此,在1920年和1936年期间,国际联盟提出的筹建单一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卫生组织的构想均遭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拒绝。

1922年,国际联盟组建独立于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的卫生组织,称为国际联盟卫生组织(HOLN),该组织下设三个专门部门:一是卫生事务委员会(Health Committee),二是隶属国联秘书处的医务部(Health Section),三是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uncil)。波兰细菌学家路德维克·拉西曼(Ludwig Rajchman)博士担任卫生事务委员会秘书兼医务总长,具体领导国联卫生组织的工作。

1921-1946年,国联卫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大体可概括为六个方面:(1)建立全球疫病信息交换所;(2)建立国际流行病学数据库,并借助现代通信设备推动疫情的即时播报;(3)抗毒素、血清、疫苗、激素和维生素等众多生物制剂的国际标准制订和研发;(4)推动同国家卫生部门技术交流合作;(5)相继设立日内瓦流行病学情报和公共卫生统计服务处、新加坡东方流行病学信息中心、哥本哈根国家血清研究所、伦敦国家医学研究所;(6)强化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随着国际联盟解体而结束使命,其他的国际卫生机制继续独立运转。

1926年4月1日,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与国联卫生组织双方合作创办《世界流行病学周报》(WER),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负责提供报告内容,国联卫生组织负责编辑发行,联合向世界报告鼠疫霍乱黄热病斑疹伤寒和天花5种疫病的流行病学数据,成为各国及时获取疫情信息的重要渠道,该合作一直持续到1942年,因战争形势恶化、国联卫生组织无法正常收到国际公共卫生办事处的报告而被迫暂停。提供天花和斑疹伤寒的预防被修入国际卫生公约中。同年5月10日至6月21日,第13届国际卫生大会召开,66个国家代表汇集巴黎。会议决定,将斑疹伤寒和天花纳入传染病检疫清单中。

1933年,起草并推动国际社会签署了航空国际卫生公约(ISCAN),1935年开始生效。

1938年,最后一次国际卫生会议在巴黎举行。同年,国际公共卫生局把设在亚历山大的一个国际卫生理事会,即在19世纪为控制地中海区域检疫手续而建立的四个卫生机构之一移交给埃及政府。该委员会后来被称为埃及公共卫生、海事和检疫理事会。1946年,它又一次成为一个区域卫生机构。1949年,其所有职能被移交给世界卫生组织。

1943年举行的联合国救济和善后管理局理事会第一届会议上,一致认为卫生工作将是其主要和基本职责之一。除了抗击流行病和执行国际卫生公约外,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卫生司还必须提供必要的医疗用品,并协助一些政府重建和改善其卫生服务。

世卫组织的筹建与成立(1945—1948)

1945年4月,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成立的大会上,巴西和中国代表提议建立一个全球性国际卫生组织并召开会议制定其章程。

1946年7月,筹建中的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由18国政府代表组成的临时委员会,来负责筹备世界卫生组织最高权力机构——世界卫生大会(WHA)的首届会议;同时也负责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合作,推进《国际卫生公约》的贯彻执行和《世界流行病学周报》的编撰等工作。同年,12月1日,《1944年国际卫生公约》和《1944年航空卫生公约》赋予联总的职能移交给世界卫生组织临时委员会。同年,纽约国际卫生会议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临时委员会对埃及提供援助以抵御一次霍乱流行。同年,世界卫生组织临时委员会创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全球疾病追踪服务,通过电传传输信息。

1948年,当4月7日61个成员国中的第26个成员签署完认可签名时,《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开始生效,从此,4月7日就成为了“世界卫生日”。1948年6月24日,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在日内瓦举行,有53个政府的代表参加,后来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这次会议中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ICD),并在会议上决定,从9月1日起,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接管国际卫生防疫工作。

成立后的工作(1950—至今)

上世纪50年代,世卫组织开始就抗生素生产以及扩大获取和负责任使用向各国提供建议,抗生素的发现速度加快了。从1928年青霉素的发现和1941年首次临床应用,便开启了发现抗生素的伟大时代。

1951年5月25日,《国际公共卫生条例》被第四届世界卫生大会采用,初步建立了传染病治理的国际规则。代替前一国际卫生公约。同时强制规定,如各国政府没有明确提出保留意见或予以反对,新条例将于1952年10月1日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所有会员国以及有意向的非会员国生效。

1952年,开发出脊灰灭活疫苗(注射给药),1961年,开发出减毒活疫苗(口服给药)为各国、世卫组织和其他合作伙伴开展大规模全球行动铺平了道路,使得脊髓灰质炎接近被根除。

1958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施行全球消灭天花计划。

1966年,第19届世界卫生大会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采取行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消灭天花方案。 当时,33个国家出现了天花,有11个国家报道该国出现了输入性天花疫情。尽管有大量捐赠的疫苗储备,但几乎没有公共卫生专家对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消灭天花保有乐观态度,但仅用四年的时间,非洲西部与中部就消灭了天花。到1980年WHO宣布已根除天花。在1977年10月,索马里人阿里·马奥·马林成为全球最后一个在实验室外感染天花的病人;次年8月,珍妮特·帕克——一名未接种疫苗的专职摄影社,在她工作的伯明翰大学实验室感染了天花,但随后,天花这一重大疾病随着珍妮特的死亡和不久后实验室主任亨利·贝德森的自杀而画上句号。20世纪80年代,全球已基本不进行天花疫苗接种了,仅仅在极少数情况下,科学实验中要接触各种牛痘苗或痘病毒的科学家接种疫苗。

1969年,世界卫生大会制定了第一部《国际卫生条例》,取代此前1951年《国际公共卫生条例》,代表着世卫组织会员国之间达成协议,共同努力以预防和应对有可能跨越国界并威胁全世界人民的急性公共卫生风险。更名的国际卫生规章,去掉了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仅保留霍乱、鼠疫、天花和黄热病。

1972年,WHO设立人类生殖研究、发展和研究培训特别规划。这是联合国系统内唯一负有开展性健康和生殖健康及权利研究任务的全球机构。

1973年,来自执行委员会的报告表明,各国民众对卫生服务普遍存在着不满,需要作出根本性的改变。第26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WHO将与其成员国展开合作而不是帮助,制定了共同发展国家卫生保健体系的实践性指导方针。

1974年,WHO发起意在保护儿童不受小儿麻痹症、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肺结核等疾病侵袭的扩大免疫计划,并成为WHO的议程,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免疫接种是最成功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但覆盖率在COVID-19疫情钱的十年中一直保持停滞状态。但零剂儿童在2022年减少到1430万,几乎回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覆盖率达到了84%;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的儿童比例达到83%,远低于2019年的86%;HPV覆盖率为21%;但黄热病疫苗的覆盖率低于建议的80%。

1975年,WHO建立并开始主持热带病研究和培训特别规划,5.56亿人获得淋巴丝虫病(象皮病)预防性治疗;逾1.14亿人接受盘尾丝虫病(河盲症)的治疗,占需要治疗人数的62%;2016年仅报告发生了25例几内亚线虫病人间病例,使该病根除成为可能;非洲人类非洲锥虫病(昏睡病)已从1999年的3.7万新病例下降到2015年的远不足3000例;沙眼是全球盲症的主要感染性病因,阿曼、摩洛哥和墨西哥已经将其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予以消除。全世界逾18.5万名沙眼患者接受了倒睫手术,仅在2015年就有超过5600万人获得了抗生素治疗;内脏利什曼病:2015年,印度有82%的小区、孟加拉国97%的小区和尼泊尔100%的地区已经实现消除目标;2015年,美洲地区近发生了12例由狂犬病引起的人间报告死亡病例,使得该地区到2015年时已经接近其人类狂犬病消除目标。

1977年,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大会确立目标:到本世纪末下个世纪初达到卫生保健水平,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所有人将过上在社会地位和经济上富裕的生活。同年,首个基本药物清单发布。这份清单列出了基本卫生系统所需的药物。每种药物都是根据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物有所值的证据入选清单。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确立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初级卫生保健即为由社区通过个人和家庭的积极参与,依靠科学的又受到欢迎的方法和技术,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各个发展时期依靠自力更生和自觉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普遍能够享受的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要素;是国家卫生系统和社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是个人、家庭和社区同国家系统保持接触,使卫生保健深入居民生活与劳动的第一环节。同年,启动了以口服补液盐为核心的全球腹泻病规划。截至2007年,据估计,仅口服补液疗法就防止了5400万例腹泻引起的死亡。此外,口服补液疗法还帮助减少了腹泻对营养的影响。然而,截至2022年,口服补液疗法在一些受影响特别严重的国家仍未得到充分使用。应为推广口服补液疗法使用的规划提供资金,以制止霍乱和其他急性水样腹泻病引起的死亡。

1979年,联合国会员大会、第三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表示,重视健康是社会经济与和平发展的强大杠杆。

1981年,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被采用,并且由联合国会员大会签署,要求其他有关的国际组织与WHO合作。同年,WHO批准了《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由于母乳喂养是改善儿童健康和生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配方奶业行的游说和营销却会严重消弱该认知,因此WHO为解决劝说母亲放弃母乳喂养的行业做法,守则规定了婴儿配方奶粉的营销规则——涵盖广告、教育材料、商店促销、产品标签、以及与卫生工作者的关系。到2022年,75%的国家已采取法律措施至少实施守则中的部分规定,守则被采用以来,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比例上升了50%。

1983年美国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性传播疾病部门发现了导致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从1959年开始,艾滋病一直在为祸人类;1981年,艾滋病在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同时出现;它的病原体是由巴斯德研究所吕克·蒙塔尼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的。1987年,第一种用于控制艾滋病毒感染并防止其发展为艾滋病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获得许可,促使世卫组织工作重点发生转变。并在1987年,联合国会员大会表示关注艾滋病流行。有关艾滋病的全球计划在WHO内发起。

1988年,庆祝WHO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各国共同呼吁根除脊髓灰质炎,当时该病在超过125个国家流行,每年导致35万多名儿童瘫痪。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出台。自那时以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降低了99%以上。2022年,只有两个国家仍然有野生脊灰病毒流行。避免了2000万例脊灰病例,防止了150多万名儿童死亡。

1993年,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发起儿童疫苗倡议(Children Vaccine Initiative),基于这一倡议,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捐出7.5亿美元作为启动运作的种子资金。2000年1月,该组织并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截止到2018年,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已经为最贫穷国家的7亿多儿童接种了疫苗,避免了1000多万儿童死亡。然而,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2016年约有14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于疫苗接种可预防的疾病,全球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有1300万人,这将他们及其所在的社区暴露于罹患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中。

1994年 ,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人口和发展会议上,各国同意采用一个全面的生殖健康定义,并承认生殖权利。其定义得到WHO的全力支持,并制定了20年行动纲领,其重点是个人的需要和权利,包括生殖权利,而不是实现人口目标。促进性别平等、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和确保妇女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育被认为是人口与发展政策的基石。

1995年,WHO和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儿童疾病综合管理(IMCI),即在在每1000例活产超过40例死亡的国家中促进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并为其提供预防和治疗服务。截至2016年,已有100多个国家正在实施这项战略,估计使全球儿童死亡率降低了15%。

1996年,WHO卫生发展中心在日本神户成立。

1998年 世界卫生组织公约签署50周年纪念。同时,时任总干事时任总干事格罗·布伦特兰(Gro Harlem Brundtland)承诺要对世界卫生组织进行重大变革,重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事务中的中枢地位。同年,世卫组织在紧急避孕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确认了左炔诺孕酮的有效性,使得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变更了法规,并将此药列入了基本药物目录。自1998年以来,该药已在100多个国家获得许可。

1999年,制定了第一个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球战略;第二年,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 《预防与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的报告;第三年联合国各成员国正式宣布与WHO合作制定一个基于证据和最佳实践、强调整体途径的全球膳食、运动和健康策略。

2000年,举办千年首脑会议,在此次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千年宣言》,并制定了一系列有时限的目标,其中包括: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健康;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建立促进发展的全球伙伴关系,最后期限为2015年。如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1270万减少到2013年的630万;在发展中国家,五岁以下儿童体重过轻的比率从1990年的28%下降到2013年的17%;在2001年至2013年期间,全球艾滋病毒感染新病例减少了38%;现有结核病例数以及艾滋病毒阴性结核病例死亡人数均在下降;2010年,全世界已经实现了用获得经过改良的饮用水源这一替代指标进行衡量的关于获得安全饮水用问题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具体目标,但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实现环境卫生方面的具体目标。同年,建立了世卫组织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GOARN),以发现和抗击疫情的国际传播。同年,加拿大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英国和美国发起了“全球卫生安全倡议”,以应对生物、化学和放射性恐怖主义

2001年,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特别会议作为紧急事项通过了《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以解决全世界的艾滋病毒/艾滋病危机,并确保了全球对加强国家、区域和国际努力的协调和强度的承诺,以全面方式进行防治。同年,WHO与其他联合国机构和主要捐助方合作设立了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基金,这是最初由世卫组织主持的一个新的伙伴关系和供资机制。

2003年,WHO发起了“三五计划”,旨在到2005年为3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提供治疗,并为到2013年使13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奠定基础。同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目的是为了使得烟草控制免受烟草业的商业和其他既得利益的影响,并提出关于如何解决烟草业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干扰的建议,这是世卫组织首个全球公共卫生条约,旨在减少全世界与烟草有关的死亡和疾病。

2004年,联合国道路安全协作机制建立。世卫组织和国际银行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世界报告。同年,世卫组织战略卫生行动中心首次用于协调印度洋海啸后的应急响应支持。该中心是全球突发卫生事件预警和应对的神经中枢。

2005年,WHO修订了《国际卫生条例》,为各国向世卫组织报告疾病暴发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触发隔离和遏制威胁的应对系统提供了明确和经过检验的指南,并于2007年6月15日生效。

2006年12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人口基金(UNPF)共同采纳了两种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新疫苗,这为该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机遇。HPV是引起女性子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同年,出台了世卫组织儿童生长标准,旨在帮助每个儿童以公平的方式成长。

2007年1月4日,陈冯富珍博士正式就任WHO总干事,她是第一位担任世卫组织总干事的中国公民。

2009年,世卫组织与合作中心和制药业合作以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开发出H1N1流感疫苗。自2019三四月份在美国等地暴发后,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相继被该病毒席卷,10多天内,病毒蔓延至世界四大洲23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10年,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这次大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持续了一年多,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逾200个,造成超过1.8万人死亡。实际上,由于无法统计等因素,死亡人数远远大于这一数字。

2010年,WHO发布一系列筹集足够的资源和消除财政障碍的备选方案,使低收入者都能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同年,WHO研究出首个用于发现结核病的快速分子检测法。在仅使用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数十年后,首次确立了结核病的快速分子检测法。痰涂片显微镜检查的特异性和可靠性较差。新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结核病并更早发现耐药性。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建立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目标是用于改进大流行性流感的防范和应对,并加强抵御大流行性流感,以用来改善和加强世卫组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GISRS),以便平等共享该框架适用于共享甲型H5N1流感病毒及其它可能引起人间大流行的流感病毒和获得疫苗并共享其他利益。该框架适用于共享由其使用带来的利益;但不适用于季节性流感病毒或依据本框架共享的临床标本中可能包含的其他非流感病原体或生物物质。

2012年5月,第65届世界卫生大会在通过了21项决议和3项决定后,于5月26日闭幕。会上讨论了从全民健康覆盖到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患、营养、青少年怀孕、消灭脊灰以及世卫组织的改革进程等一系列问题。同年,世卫组织会员国就防治非传染性疾病的首个全球监测框架达成一致。该框架旨在集中全球努力,并为此评估在减少由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和慢性肺病导致的疾病和死亡方面的进展;衡量减少接触包括烟草使用、有害使用酒精、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等风险因素的情况;以及监测国家卫生系统应对这些杀手的情况。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性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2008年在全球5700万死亡人数中,有63%的死亡源于慢性病。同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世卫组织关于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的实施计划。

2013年,首个全球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获得批准,如今,100多个国家利用精神卫生差距行动规划将精神卫生纳入了初级卫生保健。

2014年5月,第67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2014年至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敦促各国政府重视传统医学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提高传统医学的规范性与安全性。这项举措推动中医药发展。同年,《每个新生儿行动计划》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得到通过。该计划侧重点主要是新生儿的生存与健康以及预防死产。旨在加强并支持结合国家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卫生战略及行动计划以协调方式综合规划和实施针对新生儿的具体行为。目标是通过与其他全球和国家计划,衡量方法及问责制相连接,使各国的妇女和新生儿能够公平获得高质量的基本护理服务,转诊服务和急救服务。同年8月份,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WHO宣布此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到2016年,世卫组织宣布西非埃博拉清零,但是仍有警告说,该病仍可能会继续爆发,该区域各国需要保持警惕和做好防范。

2015年,世卫组织欧洲区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阻断本土疟疾传播的区域。同年,WHO推出了首个儿童友好型抗结核药物配方。同年,联合国全体会员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议程制定了17个目标,其中包括169个具体目标。这一年在艾滋病治疗方面,有超过超过17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古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世卫组织认证已消除艾滋病毒和梅毒母婴传播的国家。

2016年,世卫组织协调并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的《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2016–2030)》启动。同年,首次实现了一年内有10亿人接受至少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病的治疗的目标。同年,WHO宣布,最近出现的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聚集性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7年5月23日,当地时间5月23日下午,正在日内瓦举行的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选举埃塞俄比亚政府提名的该国前外交部长谭德塞博士(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他是世卫组织近70年历史中首位来自非洲的总干事。同年,WHO发布了首份抗生素耐药的“重点病原体”清单——对人类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12个细菌种族的目录。同年推出了健康城市伙伴关系,包括70个城市,总人口超过3亿。

2019年,世界领导人通过了一项关于全民健康覆盖的高级别联合国政治宣言。

2020年5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世卫组织基金会正式成立,用以筹集资金应对最紧迫的全球卫生挑战。同年1月3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由世卫组织总干事、欧盟委员会、法国总统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共同发起,COVID-19工具加速计划(ACT加速计划)伙伴关系;同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批准了一项关于特定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生物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新指标;同年,确定了首个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口服方案。

2021年4月15日,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开启对希腊的访问,以签署世卫在雅典设立办事处的协议。该办事处将用于提升看护患者及保障患者安全的质量,也是世卫在全球设立的首个致力于提升看护质量的办事处。

2021年5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已向121个国家和经济体送去了近5000万剂疫苗,但疫苗供应仍然受限。此外,世卫组织主导的“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目前面临19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明年还需350亿至45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以为全球大多数成年人接种疫苗。

202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应急专家迈克·瑞恩当地时间周二对各国卫生部长表示,世卫组织正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这已经阻碍该机构运作。

2021年9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病和流行病情报中心在柏林举行落成典礼。德国政府为其提供了1亿美元的初始投资。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的主任齐克韦·伊赫克韦祖博士将担任该中心的负责人。

2022年,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环境署和世卫组织这四个国际机构签署了《关于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健康的合作协议》,过加强合作以可持续地平衡和优化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健康。四方谅解备忘录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通过使用更加综合和协调的方法来应对人类、动物、植物和生态系统的挑战。该框架加强了国家和区域卫生系统和服务,并有助于实现全球卫生安全。同年,WHO与美国国际开发署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编写并发行了第四版《计划生育:全球服务提供者手册》。手册向诊所的卫生专业人员介绍有关提供避孕措施的最新指导。

2023年11月,由于支原体肺炎持续流行,并伴有甲型流感病毒、新冠等叠加感染的情况,中国多地小儿科门诊“爆满”。11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称,针对中国北方儿童出现的未确诊的聚集性肺炎,要求中国提供有关呼吸道疾病增加和儿童肺炎病例增多的详细信息。11月23日,世卫组织发布信息称,已与中国相关卫生部门举行了电话会议,会上提供了所要求的数据。世卫未发现任何异常或新型病原体,也没有发现异常临床表现。

2024年5月31日,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决议授予巴勒斯坦“按字母顺序在成员国中就座的权利”“提出提案和修正案的权利”以及“在世界卫生大会全体会议和各主要委员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的权利”等多项权利。

2024年9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已批准总部位于丹麦巴伐利亚州北欧公司(Bavarian Nordic)所产猴痘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这是首个获WHO批准用于抗击猴痘疫情的疫苗。巴伐利亚北欧公司曾表示,可在2025年年底前供应1300万剂猴痘疫苗,整体应能满足非洲国家的接种需求。WHO表示,在疫苗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采取只注射一次单剂疫苗,这样在暴露前的有效率也能达到76%。

组织机关

世界卫生组织的执行机关共有三个,分别是世界卫生大会(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执行委员会(the Executive Board)和秘书处(the Secretariat)。下属机关只有一个,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世界卫生大会

世界卫生组织大会是世卫组织的最高治理机构、最高决策和政策制定机构。每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一次,如果经执委会或多数会员国请求,可以在必要时举行特别会议。世界卫生大会来自世界各成员国的代表构成,《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中规定:“每一会员国之代表不得超过三人,其中一人应由该会员国指定为首席代表。各代表应由公共卫生界上具有相当专门技术人员中选择。”代表作为成员国的代言人表达他们政府的观点。其主要职能是决定世卫组织的政策,任命总干事,监督财政政策,以及审查和批准规划预算方案。

执行委员会

执委会是执行卫生大会的决定和政策,它是由34位有资格的卫生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每位成员均由其所在的成员国选派,由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每年改选三分之一的成员。一年有两场会议:主要会议于1月举行,内容是商定即将召开的卫生大会议程和通过呈交卫生大会的决议;第二次较短会议于5月紧接卫生大会之后举行,审议较为行政性的事项。执委会的主要职能包括,执行卫生大会的决定和政策、准备世界卫生大会的会议议程、向其提供建议并促进其工作、拟定特定期间的工作大纲提交卫生大会审核,另外,它还要履行世界卫生大会执行机关的功能。

秘书处

秘书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常设机构,是由总干事、6个地区执行主任、以及必要的技术和行政人员组成。《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中规定秘书长经执行委员会推选,由卫生大会任命,其任命条例由卫生大会决定,秘书长在执行委员会一般权力下,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与行政首长。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宗旨在于促进癌症的国际合作。各参与国及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本机构与国际抗癌联盟及其他有关国际组织联席合作,推动并支持有关癌症研究各阶段的合作。该机构是由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秘书处组成。该机构的职能有:本机构将开展癌症病因、治疗及预防各阶段研究工作的设计、促进及发展工作;执行经常性活动规划;以及安排专题项目的开展。

地区组织

WHO共有6个地区委员会及地区办事处,共有193个成员国。

区域办事处

WHO共有6个地区委员会及地区办事处:世卫组织非洲区域、世卫组织美洲区域、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

该办事处致力于非洲地区的健康问题,共有47个成员国。该办事处组织主要关注早期预警信号,帮助各成员国做好准备;通过开展监测、培训急救人员、部署应急医疗包和其他关键设备以及追踪流行病学趋势来支持各国作出有效反应;推动儿童常规疫苗接种和其他旨在遏制传染病传播的行动;促进慢性病护理以及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和定期健康检查;该区域组织从非洲各地收集数据存储在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卫生观测站中,为制定预防和治疗健康状况的指导方针、倡导全民健康覆盖和培训卫生专业人员提供数据支持。办事处主任为玛奇迪索·穆蒂(Dr Matshidiso Moeti)。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

该办事处为欧洲区域服务,该区域由53个国家组成,涵盖从大西洋太平洋的广阔地理区域。常驻丹麦哥本哈根的主要办事处、7个技术中心和32个会员国的国家办事处。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与欧盟及其机构协调,是欧洲卫生系统和政策观察站的主办组织和合作伙伴。

该区域主任为克鲁格(Hans Henri P. Kluge )

世卫组织美洲区域办事(PAHO)

世卫组织美洲区域办事又称泛美卫生组织(PAHO),是美洲的专门国际卫生机构。它与该地区各国合作,改善和保护人民的健康。泛美卫生组织与其成员国开展技术合作,以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原因,加强卫生系统,并应对紧急情况和灾害。

泛美卫生组织致力于确保所有人在需要时都能获得所需的高质量医疗保健,而不用担心陷入贫困。泛美卫生组织通过其工作促进和支持每个人享有良好健康的权利。

为了推进这些目标,泛美卫生组织促进各国之间的技术合作,并与卫生部和其他政府机构、民间社会组织、其他国际机构、大学、社会保障机构、社区团体和其他合作伙伴合作。泛美卫生组织促进将健康纳入所有公共政策,并促使所有部门参与努力,确保人们活得更长、更健康,健康是他们最宝贵的资源。

泛美卫生组织在该区域有35个成员国和4个准成员。在他们的领导下,泛美卫生组织制定了区域卫生优先事项,并动员行动解决不分国界的卫生问题,这些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危及卫生系统的可持续性。泛美卫生组织有两个机构的帽子:它是美洲系统的专门卫生机构,也是联合国专门卫生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域办事处。

泛美卫生组织在其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特区总部、27个国家办事处和该区域的三个专门中心推动循证决策,以改善和促进健康,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该区域办事处主任为贾巴斯·巴尔博萨( Dr. Jarbas Barbosa.)

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

该区域办事处致力于为该地区近20亿人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健康的未来,并与11个会员国合作,应对持续存在和新出现的流行病和人口挑战。

由于该地区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疾病暴发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优先事项之一是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应急风险管理,而促进全民健康覆盖,以及建立健全的卫生系统是关键的优先事项。

该区域有8个主要实施方案,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30亿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该区域办事处主任为普娜姆·凯特拉帕尔·辛格(Dr Poonam Khetrapal Singh)。

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办事处

世界卫生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办事处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各地的6个区域办事处之一。它为世界卫生组织东地中海地区服务,该地区由21个会员国和近7.45亿人口的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组成。

该区域办事处主任为艾哈迈德·曼达里(Dr Ahmed Al-Mandhari)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

该区域共有37个成员国,总部位于菲律宾马尼拉,覆盖区域从中亚的蒙古草原向东延伸到太平洋的皮特凯恩群岛,向南延伸到新西兰。服务于19亿人民,与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和糖尿病、心脏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作斗争;对灾难和紧急情况做好准备并迅速作出反应。将人民和国家置于我们所做一切的中心是我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指导原则。

该区域办事处主任为苏珊娜•雅克布(Dr Zsuzsanna Jakab)

成员国

联合国成员国的所有国家可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组织法》都可以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其他国家在其申请经世界卫生大会简单的投票表决,多数通过后,就可以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在国际关系事务中不能承担责任的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或其他能够对该地区的国际关系承担责任的权威基于该地区自身利益制定的申请,该地区可以作为预备成员进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按照区域分布(共有193个成员国)。

非洲区域(办事处总部位于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

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乍得科摩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莱索托,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圣多美市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国,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里昂,南非南苏丹斯威士兰,多哥,乌干达坦桑尼亚共和国,赞比亚津巴布韦

美洲区域(办事处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

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共和国巴拉圭,秘鲁,波多黎各(预备成员),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纳丁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乌拉圭委内瑞拉

东南亚区域(办事处总部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

欧洲区域(办事处总部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阿尔巴尼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黑黑塞哥维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北爱尔兰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摩纳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圣马力诺斯洛伐克,斯罗文尼亚,黑山塞尔维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马其顿,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东地中海区域(办事处总部位于开罗

以色列,阿富汗,巴林塞浦路斯吉布提,埃及,伊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摩洛哥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叙利亚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总部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澳大利亚文莱柬埔寨,中国,库克群岛(新),斐济日本基里巴斯老挝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亚联邦,蒙古,瑙鲁,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新西兰,纽埃(新),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韩国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托克劳群岛(预备成员),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越南,萨摩亚群岛。

组织任务

2.与联合国,各专门机关,各政府卫生署,各专业团体,及其 他适当组织成立并维持有效之合作

3.遇有各政府请求,协助其加强卫生机构

4.遇有各政府请求,或愿接受援助时,予以适当之技术协助, 并于紧急状况下,予以必需之援助

5.经联合国之请求,对特别团体,如托管领土人民,供应或协 助供应卫生设施

6.设立并维持所需要之行政与技术机构,此等机构包括流行病 与统计机构在内

7. 鼓励并促进,消除传染病,地方病或其他疾病之工作

8.如有必要时,与其他专门机关合作,以谋防范意外伤害

9.如有必要时,与其他专门机关合作,提倡改进营养,居住, 环境卫生,娱乐,经济,及工作情形,以及其他有关环境卫生各点

10.对致力促进卫生之科学团体与专业团体,鼓励其彼此间之合作

11.提议公约,协约,及规章,并作有关国际卫生诸项之建议

12.促进产妇与儿童之卫生与福利,谋其能于演变不息之整个环境中融洽生活,盖此对儿童之健全发育,至为重要;

13.促进有关心理卫生之工作,尤其与人类关系和谐有影响者;

14. 促进及指导卫生问题之研究

15.提倡卫生,医学,及有关事业之教学与训练标准之改进

16.如有必要时,与其他专门机关合作,从预防及治疗观点研究, 及报告有关公共卫生与医疗事业之行政与社会技术,包括医院供应与社会保障在内

17.供给有关卫生之知识,咨询及协助

18.协助各民族造就有关卫生问题之有卓识之舆论

19. 有必要时,制定并修改有关疾病,死因,及公共卫生工作上 之国际名词

20.有必要时,将检验方法加以标准化

21. 发展,建立,并提倡粮食,药物,生物及其他有关制品之国际标准

22. 采取通常一切必要行动,以求达成本组织之宗旨

参考资料

历任总干事

经费来源

WHO的经费来源:会员国交纳的会费和会员国以及其他伙伴的自愿捐款。

会费是按照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计算,会员国每两年在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一次。

其余资金以自愿捐款的形式筹集,来自会员国以及其他联合国组织、政府间组织、慈善基金会、私营部门和其他来源。

评定会费

评定会费是各国为成为世卫组织会员而缴纳的会费。各会员国必须缴纳的金额根据该国的财富和人口计算。

评定会费在规划预算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几年来在世卫组织资金中所占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其余部分通过自愿捐款筹集。

不过,评定会费仍是世卫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它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狭窄捐助方基础的依赖,并使资源与规划预算保持一致。

自愿捐款

自愿捐款来自会员国(除其评定会费以外)或其他伙伴。近年来,自愿捐款占到世卫组织资金的四分之三以上。

自愿捐款根据世卫组织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的灵活程度进一步分类:

核心自愿捐款

核心自愿捐款是完全无条件的(灵活的),即世卫组织对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资助本组织的规划工作有完全的酌处权。这些捐款占所有自愿捐款的4.1%。

专题和战略参与资金

专题和战略参与基金(部分灵活)旨在满足捐助者对报告和问责的要求,同时在分配上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这些资金提供更有效和高效的专用资金,有助于在开展捐助方关注的重点工作的同时,促使世卫组织更加注重结果。这部分资金占到2020-2021年全部自愿捐款的7.9%。

专题资助者的名单不断增加。由于德国欧盟委员会和日本等WHO的主要先驱“专题资助者”以及随后加入的其他资助者的支持,世卫组织在2020-2021年获得了5.5亿美元的专题资金,比前一个双年度增加了48%。这些资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使世卫组织能够更有效和高效地分配资金,专注于实现我们共同关注的重点工作的结果。

指定用途的自愿捐款

指定用途的自愿捐款占到全部自愿捐款的88%。它们严格指定用于特定规划领域和/或地理区域,并且必须在指定时间范围内使用。

出版物

世界卫生组织的出版物涉及多方面内容,不同区域组织也有自己的出版物。

与中国关系

中国为该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1972年第25届世界卫生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中国出席了此后历届大会和西太平洋区地区委员会会议,多次当选执委会委员。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并会见时任总干事陈冯富珍。

中国与世卫组织制定了《2016-2020年中国-世卫组织国家合作战略》《中国-世卫组织合作战略议程》,以此来确保世卫组织能够支持中国加强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为人民提供公平和优质的卫生服务的合作重点及方法;同时也扩大中国对全球卫生工作的贡献。中国和世卫组织的合作目标是:加强中国的卫生服务系统,满足中国公众的需要,确保全体中国公民、特别是最弱势群体和生活在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体都能获得基本卫生服务。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沟通,不断深化双方合作。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物探针序列信息,定期向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2020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访华,习近平主席、王毅国务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分别会见谭。2月16日至24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对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和武汉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29日发布联合考察报告。2021年1月14日至2月10日,中原地区世卫组织新冠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在武汉开展了为期28天联合研究。2021年10月30日,王毅国务委员在G20罗马峰会期间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022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李克强总理、王毅国务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分别会见谭。

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呼吁各国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出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发挥世界卫生组织作用、加大对非洲国家支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等6点建议,并宣布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与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等中国支持全球抗疫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积极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在华采购个人防护用品和建立物资储备库,积极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团结应对基金”在中国筹资,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全球合作加速开发、生产、公平获取新冠防控新工具”倡议和“新冠疫苗实施计划”。

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在1997年5月召开的第50届世界卫生大会期间,台湾当局利用其“邦交国”提案,支持其在“观察员”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此后台湾当局年年搞类似的活动。从1997年至今,台湾当局的有关活动大致分为以下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97年至2000年,这一时期主要以世界卫生大会为目标进行宣传活动。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首先,台湾连续4年的“参与联合国”行动均告失败,打算从周边组织开始突破;其次,中国大陆的“反台独,反分裂”的斗争使得美国开始反省和调整对两岸的政策;最后,由于WHO是有关于提高全世界人民健康水平的组织,相比于联合国而言,政治敏感性低。因此,台湾当局企图从“最没有政治性的”、“人道的”这一联合国周边组织下手,并将这种入会申请办法运用到若干个国际组织上。1997年4月3日,台湾当局首次向WHO提出以“观察员”身份参会的申请,并在5月初派出由“卫生署长”张博雅领队的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瑞士宣达团”进行新一轮的游说活动。并且,台湾当局特别在“总统府”名下成立推动小组,由“外交部”和“卫生署”配合,以每年世界卫生大会为目标进行游说活动。1998年4月台湾“外交部”就此事抛出第一份“说帖”,向各国政府说明参加WHO的立场和主张,并挤入WHO和世界贸易组织并列为“参与联合国”之外的两大重点工作;同年7月,台湾“外交部”在日内瓦开设新的办事处,以推动进入WHO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工作。虽然1999年10月初,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支持台湾加入WHO”的决议,并且威廉·克林顿总统于12月7日签署且成为了法律,但是美国国务院又澄清说,美国支持台湾“参与”WHO,不支持台湾取得会籍。

第二阶段是从2001年至2003年春,重点对美国、欧盟、日本为主要目标展开游说工作,并且将加入WHO作为“外交突破”的重要目标。2001年4月底,台湾“行政院”成立“推动加入世界卫生组织跨部会专案小组”,设专人、专款、专责小组,加强推动工作。2002年1月,台湾当局即通过格林那达等少数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第109届执委会提出“邀请台湾作为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天,要求将提案列入该届执委会会以的议程。这是台湾首次从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的途径向该组织“叩门”。由于同年年初台湾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刺激了台当局挤入WHO的欲望,于是在同年3月,加入WHO成为了今年“外交工作”重点之一(台当局的“外交部长”简又新表示)。在2002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开会期间,台当局派出历年来层次最高的游说赴日内瓦,同时,台当局通过对美国国会游说促使其通过相关提案,压美国行政部门做出明确支持台湾成为WHO的“观察员”的表态。2002年,美国卫生部长汤普森在世界卫生大会会场外表示支持台湾成为“观察员”,2003年汤普森在大会发言支持将台湾纳入WHO体系,但据称汤普森只是“强烈支持把台湾纳入对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体系”,完全不提台湾“加入WHO”问题;同年5月,欧盟表示在非典疫情日趋严重之际,台湾需要加入WHO。

第三阶段从2003年春开始,台当局重点在以加入WHO为由谋求凝聚岛内对“公投”的共识。利用非典疫情这一非常时期,台当局加紧其进入WHO的步伐,相关活动目标有两项:一是突出宣传效应,争取岛外支持;二是诉诸“全民公投”,在岛内谋求构建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屏障。在2003年5月召开的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陈水扁当局利用“邦交国”的提案再次遭到否决。5月20日陈水扁公开宣称,“请相关单位及朝野各界共同研议推动‘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公民投票。”使两岸在台湾挤入WHO问题上的斗争更为激烈。对于“公投入WHO”,美国对于多次表示强烈关切;日本表达只是支持台湾成为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并且也公开表示“台湾不是一个国家”;欧盟某些国家在这一问题上虽表示支持,但是希望台湾能在不涉及国家主权问题上,以非政府组织的名义参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