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15 17:37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原称梅花奖,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所属的《戏剧报》(后改名为《中国戏剧》)杂志社于1983年发起举办的全国性大型评奖,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也是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艺术大奖。每两年一评,截止到2018年,梅花奖已举办28届,共评出涵盖京剧、昆曲等54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获奖演员681名。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第1届(1984年)到第22届(2005年)是每年评选,再来就改为每2年评选,这就是2007年评出的第23届(即第1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2009年起修改《梅花表演奖评奖细则》,就是现正评选中的第24届(即第2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梅花奖自第14届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并评出了第一位获得者尚长荣,这些获奖演员活跃在中国各地,成为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该剧种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于2021年5月8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竞演,5月21日晚揭晓获奖名单,婺剧演员楼胜、话剧演员涂松岩、歌剧演员王丽达等15人获得该届奖项。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于2023年5月8日至23日在广州、香港和澳门三地举行。5月21日,获奖名单公布,共有15位梅花奖得主。
梅花奖被誉为中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获奖者都是各剧种的代表人物和骨干力量,为中国戏剧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原名为梅花奖,全称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2007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奖”的子奖项之一,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1983年,经历了10年浩劫的中国戏剧舞台萧条沉寂,演员青黄不接。为了使戏剧表演艺术重新焕发青春,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即《中国戏剧》前身)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设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为宗旨的戏剧大奖——梅花奖。
该奖第一届名为“1983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首届梅花奖就推出了包括刘长瑜、李维康、李雪健等人在内的15朵“梅花”,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5年,中国文艺性评奖进行了整改,梅花奖的评奖也有所调整,由原来的“每年一评”改为“两年一评”。从1984年举办第一届到2015年,该奖已经成功举办了27届。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于2021年5月8日至22日在江苏南京举行,14个剧种的17位演员以现场演出的形式展开角逐,终评评委通过现场观摩,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
2021年5月19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发布公示,第八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共评选出楼胜、涂松岩等15名获奖演员。
由中国文艺网、中国剧协、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将于2023年5月8日至23日在广州、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举行。
梅花表演奖英文叫法:Plum 表演 Award,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最初每年一评,自第14届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并评出首度获得者茅威涛、刘芸,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
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并评出了第一位获得者尚长荣,共评出涵盖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47个剧种、29个省市自治区(除青海省、海南省、新疆以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剧种的获奖演员454人,这些获奖演员活跃在中国各地,成为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该剧种的继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设立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
第01届(1984年)
第02届(1985年)
第03届(1986年)
第04届(1987年)
第05届(1988年)
第06届(1989年)
第07届(1990年)
第08届(1991年)
第09届(1992年)
第10届(1993年)
第11届(1994年)
第12届(1995年)
第13届(1996年)
第14届(1997年)
第15届(1998年)
第16届(1999年)
第17届(2000年)
第18届(2001年)
第19届(2002年)
第20届(2003年)
第21届(2004年)
第22届(2005年)
第23届(2007年)
第24届(2009年)
第25届(2011年)
第26届(2013年)
第27届(2015年)
第28届(2017年)
第29届(2019年)
第30届(2021年)
第31届(2023年)
“中国戏剧梅花奖”已开展二十多年,在中国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培养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梅花奖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奖,甚至被人誉为“中国戏剧的奥斯卡奖”。
经过二十余年的评选,梅花奖至少在三方面对戏曲表演产生了积极作用。
梅花奖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戏曲演员,这些人已成为当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人物。梅花奖不仅激励着戏曲演员的奋斗精神,而且锻炼和提高了戏曲演员的表演水平。尤其是一度梅、二度梅和梅花大奖系列的设置,已成为戏曲演员不断攀登的阶梯。
梅花奖规定申报要有新剧目,因而推动了戏曲创作,一些剧目已成为当代经典,如京剧《曹操与杨修》、《华子良》、《膏药章》、《骆驼祥子》,川剧《死水微澜》、《金子》、《巴山秀才》,闽剧《贬官记》、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昆曲《班昭》,越剧《陆游与唐婉》,蒲剧《土炕上的女人》,甬剧《典妻》等。这些剧目未必都为申梅而作,但量身定做的也不在少数。
逶遥多年的评奖,梅花奖已大致建立超了一种戏曲表演艺术评价体系,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简单说,就是弘扬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坚持中国戏曲的创作原则,把握中国戏曲的本质特点,尊重传统又鼓励创新,看重人品艺德也看重文化修养,重视技艺展示更重视人物塑造。这些标准虽未写在纸上,却写进了人们心里,成为戏曲表演艺术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