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8 22:41
二胡,又称为“奚琴”“嵇琴”“胡琴”“南胡”,唐朝时由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发明,然后传入中原地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全国各地区均有流行,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
二胡整体为木制,主要由琴筒、琴杆、琴轴、琴弦、千斤、琴码、琴弓等部件构成,琴筒形制多样,张两根弦,音域达三个八度。起先多为民间百姓自娱,后来才逐渐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它音域宽广,音色柔美、圆润、含蓄、浑厚,既能演奏风格细腻深沉、柔美抒情的乐曲,也能够演奏风格欢快活泼的乐曲,有独奏、合奏等艺术表现形式,演奏技巧丰富,较具感染力,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的演奏或民俗音乐、戏曲的伴奏。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二胡艺术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唐朝时,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出现了一种形似于弦的弓弦乐器,它以桐木为主体,琴筒为圆形,有两根琴弦,演奏时用竹子做的琴弓拉奏发出声音,因其流行在奚族中,所以被称为“奚琴”,是二胡的初始形态;宋朝时期,文人雅士们将“奚琴”改名为“嵇(jī)琴”,主要流行于中国中南地区,拥有了较高的演奏水平。据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当时已经出现了马尾胡琴,有人把“马尾”作为一种新材料应用在琴弓中,取代了竹片制作的琴弓,至此,胡琴的形制基本定型,为后来二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时,胡琴流行广泛,多应用于宴乐集会中,《元史·礼乐志》中就详细的描述了胡琴的形制;明清时期,胡琴流传区域广泛,随着戏曲和声乐艺术的繁荣,胡琴通常是作为主要伴奏的乐器,它不断发展,演奏技巧也愈来愈丰富。随着地方戏剧唱腔风格的日益丰富,胡琴也开始出现地域性的变化,出现了专门为各种地方乐曲配乐的胡琴,其种类十分丰富,有二胡、中胡、京胡、坠胡、板胡等十几个品种,二胡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民国以后才逐渐有了“二胡”的称呼,在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20世纪20年代,二胡演奏派鼻祖刘天华融合了西方音乐理论、演奏技巧,把二胡定位为5个把位,从而扩展了二胡的表现力,并且创作了多首二胡独奏曲,二胡逐渐以独奏乐器而且出现在表演舞台上。20世纪70年代后,经过艺术家的不断改良,琴身采用檀香紫檀、琴筒的形制多样化、琴筒蒙蟒皮,琴弦采用桑蚕丝,这使二胡的外观较为精致,音色更加优美,表现力更加丰富。
二胡主要由琴筒、琴杆、琴轴、琴弦、千斤、琴码、琴弓等部件构成,它发音是由作为共鸣体的琴筒,和振动体的琴弦两个部件共同完成的,通过琴弦受外力的激发,引起弦的振动而产生音响的。
琴筒是二胡的发音共鸣体,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3种形制,多为木制,以红木、紫檀木为佳。琴筒一端蒙上皮革,通常用蛇蜕加工而成,皮薄的音量较大,皮厚的音色纯正柔美。另一端用木、骨等材料刻成各种花孔嵌入琴筒,称为“音窗”。常用的琴筒是六角形的,也有椭圆形的扁琴筒,能够扩大二胡的音量。
琴杆,又称为琴柱,是二胡的主要支架,也是左手按弦、换把上下活动的依靠,材质与琴筒一致,以乌木、红木等坚实、细致、不易变形的材质为佳。杆头呈龙首或弯形,刻有各种花纹作装饰,上端装置琴轴,下端插入琴筒。
琴轴是拴弦和调弦的部件,用来调整音高,一般分为木轴、金属轴两种材质,有内弦轴和外弦轴之分,上轴以逆时针方向缠内弦,下轴以顺时针方向缠外弦,也有内外两弦并列向内的栓法。
琴弦是二胡发音的基础部件,有丝弦和金属弦两种材质。丝弦发音柔和甜润,金属弦发音则明亮刚劲,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材质的琴弦,现在通常采用金属弦,它具有音色明亮、音量大、不易走音断弦的特点。
千斤又叫切音,具有固定弦的长度和宽度的作用,一般用丝弦绕成,为了使音高较为稳定和相对地固定把位的长度,最好使用硬木或骨质等材料制成的固定千斤,摆放位置视情况而定,一般千斤离琴码大约37~40cm、离琴杆到琴弦的距离大约1.5~2cm的位置。
琴码是发音的振动器,是把琴弦的振动传达到琴简的桥梁,有竹码、木码、纸码三种材质,多放置在琴皮的中央或稍靠上一点的地方,竹码发音明亮,但较燥。纸码发音柔和,但音量较小。而木码发音浑厚而纯净,被广泛采用。
琴弓是通过它与琴弦摩擦使之振动而发音的部件,长约77~79cm,通常采用富有弹性的细石竹做成,在弓杆尾部装有金属纽,以调整马尾的松紧度。琴弓一般分弓中、弓根、弓尖和全弓。
二胡的种类繁多,按照制作材料可分为印度小叶紫檀二胡、非洲紫檀二胡、明清旧料二胡、老红木二胡、血檀二胡、乌木二胡、黑檀二胡七种类型;而按照琴筒的形制,将其可分为八角形、扁圆筒、扁六方筒、扁八方筒、六方二等边筒、直边蛋形筒、椭圆筒等类型,各具特色。
传统胡琴多用一个把位,当代二胡已发展到五个把位,每隔四、五度为一个把位,音域为:d1~a3;一般以五度关系定弦,多采用内弦为“d”,外弦为“a”的纯五度关系,即2~6音高的定弦法,里外弦为纯五度关系,也有定为纯四度关系的,甚至有八度定弦。二胡的音域达三个八度,但一般情况下很少超过两个半八度。
演奏时可坐、可站,视演奏场景而定,总的原则是自然端正、落落大方;将琴筒放置在左腿根部靠近小腹处,蒙皮的一端朝右前方,琴杆稍左前倾。左手持琴,以大拇指和食指扶撑琴杆;右手持弓,使用不同的方式拉内弦和外弦,运弓有从弓根开始的拉弓,和从弓尖开始的推弓两种活动方式,运弓前调整好弓毛贴弦的力度,始终保持发音均匀,并且使弓子和弦成直角,其运行路线应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在演奏中根据音符的长短,来运用半弓或全弓,弓向的进行大致有四种;按弦是根据左手指按弦改变了弦的长度和紧张度,使琴弦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而每一个按指的音都比空弦音要高,从而使二胡发出了高低不同的音。
二胡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右手有连弓、顿弓、连顿弓、颜弓、甩弓等弓法,左手有颠音、滑音、泛音、垫音、手指拨弦、弹弦等多种指法。它音域宽广,音色柔美、圆润、含蓄、浑厚,既能演奏风格细腻深沉、柔美抒情的乐曲,也能够演奏风格欢快活泼的乐曲。有独奏、合奏等表现形式,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的演奏或民俗音乐、戏曲的伴奏,表现力丰富,艺术感染力较强。二胡在长期的发展中融入了不同地域的风土文化,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陕西地区的二胡演奏中秦腔较重,具有粗犷低沉、豪放热烈的风格;而中原地区的则具有思想丰富、节奏明快、感情炽烈的风格。
二胡自唐朝出现以来,一直在中国民间百姓中流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一乐器最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广受民间人士的喜爱,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20世纪30年代以来,二胡演奏艺术鼻祖刘天华融合了西方音乐理论、演奏技巧,把二胡定位为5个把位,从而扩展了二胡的表现力,并倡导“国乐改进”,从此使二胡从民间登上大雅之堂;盲人演奏家华彦钧,用《二泉映月》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20世纪70年代后,经过艺术家的不断改革,琴筒的形制多样化,出现了扁圆筒、扁六方筒、扁八方筒、六方二等边筒、直边蛋形筒和椭圆筒等二胡新品种,其中扁圆筒二胡是根据扬声器的声学原理,将六方体的共鸣箱改成圆体,扩大了共鸣频率范和音量,同时也把蒙皮改为横鞔(mán),加粗琴弦,琴杆改成椭扁形,以防张力加大弯曲变形;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胡演奏艺术代表团走出国门进行演出交流活动,受到一批国际著名音乐家、以及音乐爱好者的盛赞;演奏家刘天华将二胡演奏艺术带进了大学校园,并作为艺术院校的一门专业学科,摒弃了以前传统晦涩难懂、口口相传的单一教授模式,规范教学系统,使得二胡这门传统乐器的传承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文化瑰宝的日益重视,二胡传承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短视频和在线直播成为了一种合乎现代技术潮流的新方式,来自江西省的民乐团副团长熊文,利用直播进行二胡表演,为二胡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可行的学习渠道,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观看;重庆市成立了二胡学会,该学会将通过“二胡戏剧化”的手段来推广“渝派二胡”,以二胡为主角打造戏剧,强化二胡的戏剧元素,听觉视觉并举,同时发展二胡戏剧的空间因素。
为了保护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乐器,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二胡艺术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苏省将无锡市二胡艺术、镇江丹阳市赵氏二胡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盐城市滨海县、镇江市丹阳市二胡制作技艺、京口区汉韵二胡制作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期推动这一历史悠久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
二胡曲目繁多,风格多样,有现代演奏艺术家刘天华(1895~1932)演奏的《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烛影摇红》,华彦钧(1893~1950)演奏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有当代演奏艺术家有陈振锋演奏的《虞舜熏风曲》。二胡在长期的发展中融入了不同地域的风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粗犷低沉、豪放热烈,带有浓郁陕西省特色的《秦腔主题随想曲》;有思想丰富、节奏明快、感情炽烈的《豫北叙事曲》等著名曲目。
现代二胡演奏派鼻祖刘天华吸收与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技巧,对二胡进行改革,扩大了二胡的音域,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同一时期的盲人演奏家华彦钧,用《二泉映月》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并荣得“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当代著名的二胡演奏艺术家还有蒋风之、陈振锋、王国潼、闵惠芬、蒋翼风、许讲德、黄安源、姜建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