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01 17:27
第四产业(Quaternary sector of the economy)是指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所形成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其根据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信息专家马克·尤里·波拉特等人撰写的《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一书,提出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四次产业分类法”,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
第四产业于196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兹·马克卢普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后由马克·尤里·波拉特继承发展其研究成果提出了“四次产业分类法”。二十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未来学者甘哈曼首次提出“第四产业”这一术语,发展至今,人们对“第四产业”的理论研究及具体实践变得更加多元化。如今,第四产业的概念涵盖教育、文化、广电、卫生、体育、民政(残疾、福利、慈善)、环保、国防、司法、治安、社会保障、计生办、宗教及民族事务等具有社会公共性研究和行政管理职能性的产业,主要业态为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信息流、简单服务业和技术服务业等。第四产业是国际型产业,是具有知识性、创造性的产业,还是需要收集利用大量信息、要求软件超过硬件且需要两者相互独立并且需要社会不断进步才能够“起飞”的产业。但是第四产业在发展中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隐私安全问题、就业市场变革、数字鸿沟与法律监管不完善等发展困境及风险。
目前,第四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速突出,共收入13102亿元,同比增长13.7%,高出全行业整体增速2.1个百分点,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5.3%。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2052亿元,同比增长10.4%,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7%。
经过对国际、国内“第四产业”研究理论的梳理,第四产业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二十世纪中叶之后的理论提出阶段、二十世纪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多元化研究阶段和目前的理论确立的城市阶段。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兹·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1962))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知识产业和信息服务这一新概念。书中将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五大领域划为第四产业。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信息专家马克·尤里·波拉特在《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鲁普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经济概念和整体框架,首次提出“四次产业分类法”,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这一方法很快被一些发达国家采用。
二十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未来学者甘哈曼在其著作《第四次浪潮》中首次提出“第四产业”这一新术语。同期,日本学者认为“第四产业”是与第二产业存有某种联系的高度脑力劳动的领域。也在同期,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学者也提出了四次产业的分类法。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庞大的情报信息事业可称之为第四产业。”王树林教授在《21世纪的主导产业:第四产业》一书中也赞同“四次产业分类法”,他认为第四产业属于“精神产品再生领域”,因此应该把科学研究、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事业、民间公证、法律服务等九大行业,从内容繁杂的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第四产业”。
即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人们对“第四产业”理论研究和具体产业实践开始多元化,譬如信息产业、精神经济产业、高端智能产业、公共产业、高端服务业、环保产业、休闲产业、创新产业、情报产业、知识产业、高科技产业、休闲产业、非市场经济领域的产业等。
无论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还是产业界的具体实践,第四产业仍需要对理论进行思辨与提炼。在2014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 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做出建设“网络 强国”战略部署,提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这给信息 经济赋予了新的内涵,业界掀起研究信息经济的新高潮。 2015 年初,围绕信息经济的概念、测度、影响、趋势,我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5 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 3 支撑中国信息化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开展了《2014 中国信息经济研究发展 报告》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第四产业指以提供智能型服务、技术研究为特征的产业领域,即人们常说的信息产业,同时也是按照“克拉克大分类法”划分的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第四产业是一种新的产业分类法中的一个产业层次,是人类产业经济的第四次分类,也可以称之为知识产业、信息产业。
第四产业以信息为加工对象,以数字技术为加工手段,以意识产品为成果,以介入全社会各领域为市场,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是人类社会生产前期任何一种生产形态都无法比拟。基于此CUDI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超提出定义第四产业为数字产业。李稻葵在《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企业重大战略机遇》中提出:第四产业是从第三产业剥离出来的,是解决人对信息需求的产业,包括信息的加工、智慧化的提升,即信息服务业,也就是数字经济。
第四产业的概念涵盖教育、文化、广电、卫生、体育、民政(残疾、福利、慈善)、环保、国防、司法、治安、社会保障、计生办、宗教及民族事务等具有社会公共性研究和行政管理职能性的产业。
第四产业的主要业态: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信息流、简单服务业和技术服务业,包括医疗、维修、装潢、美容美发、歌舞厅、体育等,直接利用社会资源、工业产品、智慧产品,结合利用人自身的生物和物理资源模块(包括人体、体力和技能)提供服务,满足人(或者人的生物财产,例如宠物)自身的生理、物理、心理等的需要。
1.第四产业是知识性、创造性的产业。它是基于高度的科学技术和艺术等知识性创造活动,但如果不被转化到社会经济的组织中去,就难以说成是第四产业。随着专业化和多样性而产生的诸多知识要素需要相互结合,形成系统,从而转换成大型的商业。
2.第四产业不收集和利用高质量的大量信息就不能成立。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第四产业的成立变为可能。
3.第四产业是国际型产业。这是因为不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知识性信息,就不会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另外,要确保作为商业的效益性并使之发展,只在一个国家的市场上往往显得不够。
4.只有软件的比重超过硬件,并达到能够各自独立性的阶段,第四产业才能起飞。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在用电子计算机武装起来形成头脑型产业时,将出现一·五产业,二·五产业(指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产业,既有服务、 贸易 、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具备独特的研发中心、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和三·五产业(指介于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之间的产业),而只依赖本产业则难以形成第四产业。
5.为发展第四产业,社会需要更加民主,价值观要更加灵活,知识技能要流动。第四产业在美国最早问世,已取得相当的进展。
第四产业需要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走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但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第四产业的发展涉及大量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因此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缺乏严格的数据保护和识典百科:《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更新可能导致个人数据泄露和滥用。
第四产业的发展可能对传统产业带来冲击,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引入会导致部分传统工作岗位的消失。这需要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共同努力来应对职业转型和培训需求。
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即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使用程度不平衡。这不仅限制了第四产业的发展,还可能加剧社会与经济的不平等。
随着第四产业的发展,现行法律和监管框架可能无法跟上科技的迅猛发展,需要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出现。
新冠疫情的暴发,虽然给美国经济带来重创,但却给数字经济带来新的机遇。疫情进一步倒逼美国企业和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美国数字经济不退反进。第一,自1970年至2018年这段时期美国制造业的增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来最弱时期。第二,1987年至2011年期间美国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持续下降。第三,1998年至2017年期间美国制造业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主要困境:1.“美国创造”和“美国制造”间的“死亡谷国家公园”难跨越。2.发展高端制造业以维持技术优势竞争力与就业短期目标冲突难平衡。3.“要弹性”还是“求效率”难兼容。4.“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利益分化难兼顾。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肇始,并一直延续至今。该阶段欧盟垂直产业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保障欧洲产业竞争力”。金融危机后,欧盟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一直挣扎在衰退与复苏的交界线上。欧盟各国出台了总计达3.3万亿欧元的救助计划和财政刺激计划,导致各国政府债务短时间内急剧上升。欧洲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全面启动和欧洲稳定机制的设立,都未能驱散笼罩在欧洲经济上空“低通胀、高债务”的阴霾。同时,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对自身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的担忧不断加剧。一方面,美国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数字信息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进展迅速,美欧差距急剧扩大;中国也在通过不断加大投入以提升新兴领域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上与欧洲的差距在不断拉近,甚至超越了欧盟,中国较之欧盟的产业竞争劣势在逐渐减小,甚至局部转变为竞争优势。
2023年3月10日十四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第八项内容,国家数据局正式获批成立。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联合会、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国家数据局的成立应对了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的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到安全治理等方面基础数据制度建设的要求。
1970年,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数据的集中,隐私保护,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出台,开始对个人征信行业进行监管。互联网时代、2008年金融危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强;2010年出台《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法案,加强对个人数据应用的监管。
2015年欧盟发布《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2018年施行,大数据、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的利益受到空前的挑战,提出了消费者数权的主张,揭开了新一轮全球数据严监管的序幕,很多国家积极跟进,包括中国的信息立法对欧盟借鉴很多,影响至今。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逐渐改变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坚持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并举,加快建立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有大变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第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壮大,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它也推动了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竞争力。
第四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例如软件开发、数据分析、互联网营销等。然而,它也导致了传统产业的衰退,需要人们适应新的职业要求和技能。
第四产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便捷、智能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广泛,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娱乐和消费习惯。
第四产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例如,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优化交通系统、减少能源浪费。然而,数字化经济也带来了电子垃圾和能源消耗的增加,需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来解决环境问题。
第四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全球市场,实现全球供应链的协调和管理,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交流。
全球的数据产业也处于发展过程中,它的发展历史周期并不长,并无特别成熟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速突出,共收入13102亿元,同比增长13.7%,高出全行业整体增速2.1个百分点,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5.3%。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2052亿元,同比增长10.4%,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7%。
2022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称“软件业”)运行稳步向好,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保持增长:1.软件业务收入跃上十万亿元台阶。2022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5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8126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
2.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2年,软件业利润总额12648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回落0.1个百分点至9.1%。
3.软件业务出口保持增长。2022年,软件业务出口5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同比增长9.2%。
美国采取的是数据保护和应用均衡发展的实用主义战略,以实现数据的价值为目标,所以行业创新不断。一方面美国的数据产业受到多重约束,经常面临监管机构的数十亿美元的大额罚单;另外一方面也不断涌现数据产业的商业突破(例如大模型、ChatGPT)。
欧盟经济基础良好,技术应用发达,但市场规模小。2015年欧盟发布《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2018年施行,大数据、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的利益受到空前的挑战,提出了消费者数权的主张,揭开了新一轮全球数据严监管的序幕,很多国家积极跟进,包括中国的信息立法对欧盟借鉴很多,影响至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将继续加速数字化转型。企业将更加依赖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通过云计算、人工智慧、大数据等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人工智能在第四产业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提升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
物联网是连接一切的核心技术,它将继续普及和应用于第四产业中。各种设备、传感器和物品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改变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
第四产业鼓励不同行业和领域之间的跨界合作和创新。跨界合作可以融合各种资源和优势,创造出更多的商机和创新成果,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提高,第四产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以环保和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将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2016年8月19日发生“徐玉玉案”,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加速。2017年,电子信息产业团体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电子信息产业“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完成;电子行业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工作顺利完成;太阳能光伏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发布;太阳能光伏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发布;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丰硕;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丰硕;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趋于完备;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中关村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带动中国企业。
“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是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实施纲要通知,以推动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是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提出了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加快应用推广和培养相关人才的目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征信模式是全球通用的数据产业模式,已经有200年的历史。最早是1803年出现在英国(市场经济的起源地),之后在美国壮大(发达的商业市场),目前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都存在,获得了普遍的成功(征信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从银行等信贷机构共享数据,构成全面信用画像,降低信息共享成本,而且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同时也形成了闭环约束)。
监管个人征信行业
1970年美国出于对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技术,数据的集中,隐私等保护,出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开始对个人征信行业进行监管。
美国在推进大数据应用上形成了从发展战略、 法律框架、资助体系到行动计划的完整布局,已先后实施多项政策行动。
2009 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发布了首个大数据相关报告《开发数字数据的威力》。
2012 年 3 月,白宫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
2013 年 11 月,白宫推出“数据 - 知识 - 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了大数据改造国家治理模式、促进前沿创新、提振经济增长的路径,这是 美国向数字治国、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国防转型的重要举措。
2014 年 5 月,美国总统办公室提交《大数据:把握机遇,维护价值》政策报告,强调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紧密合作,利用大数据最大限度地促进增长,减少风险。
2016 年 5 月, 白宫发布《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在已有基础上提出美国下一步的大数据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战略性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了开发和应用大数据的热潮。
美国政府鼓励数字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支持科技创业公司和创新项目,在2012年发布“联邦云计算机计划”,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IT服务转化,2013年推出“先进制造业发展计划”。
2016年美国政府提出“国家人工智能研发与发展策略规划”,旨在加强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奠定其在算法、芯片、数据等产业处于世界领导地位。并提供相应的税收和政策支持。
2023年,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的应用突破,带来了很多伦理、隐私和版权保护问题,美国监管机构开始对一般意义上的个人数据服务商(Data Broker)进行监管。
征信模式是全球通用的数据产业模式,已经有200年的历史。最早是1803年出现在英国(市场经济的起源地),之后在美国壮大(发达的商业市场),目前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都存在,获得了普遍的成功(征信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从银行等信贷机构共享数据,构成全面信用画像,降低信息共享成本,而且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同时也形成了闭环约束)。
2015年委员会欧洲联盟委员会提出了数字化单一市场计划,欧洲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包括整合欧盟区域内的电信法规、加强网络安全以及促进更高效廉价的物流服务等16项具体措施,旨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建立欧洲数字市场。2016年欧盟正式推出“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到2018年欧盟又公布《欧盟人工智能战略》。2020年,欧盟更是紧锣密鼓地发布了用于指导欧洲适应数字时代的总体规划《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欧洲新工业战略》《欧洲数据战略》《人工智能白皮书》等,旨在重新定义并扩大其数字主权,建立基于规则和标准的数字空间框架。2021年3月初欧盟发布了《2030数字指南针:欧洲数字十年之路》纲要文件,涵盖了欧盟到2030年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和途径。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欧盟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有关数字经济的立法工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指令》《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非个人数据自由流动条例》《网络安全法案》等文件的出台,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欧盟发布了“欧洲2020”战略,旨在加强各成员国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其中包括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目标。欧盟在整合成员国和地区已经出台的工业数字化战略基础上,2016年正式出台《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投入大量资金以支持工业数字化发展。2020年3月,欧盟发布的《欧洲新工业战略》提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大技术来增强欧洲工业的智能化程度,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创新型初创企业等均在受支持范围之内。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更是巩固市场份额、激发企业活力的最佳机遇。“数字欧洲”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90%受访企业支持将大规模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的主要刺激措施。
欧盟多途径拓展资金来源,破解资金缺乏、投入不足这一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欧洲数据战略》规定,2021—2027年在共同数据空间和云基础设施领域启动40亿至60亿欧元的投资。《人工智能白皮书》提出,未来10年内欧盟每年将投入200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欧盟还将连接欧洲基金计划拓展至2027年,拟向数字领域投资3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表示,欧盟重建基金的20%(约1500亿欧元)将投资于数字领域。为促进数字技术和创业技能的发展,欧洲社会基金和欧洲区域发展基金在2014—2020年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300亿欧元资助,“伊拉斯谟+计划”将在2021—2027年间再投入92亿欧元用于支持教育与数字技能发展项目。
欧洲数字企业占全球数字企业总市值不到4%,但在规范监管数字经济方面,欧盟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这与欧盟作为人工智能与数字服务重要消费方的地位密不可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几乎成为全球通行标准,已有约120个国家受其影响,通过了类似法规保护隐私。在后疫情时期,欧盟进一步把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力点落在推出新监管标准上。《人工智能伦理罗马宣言》的签署是欧盟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监管新标准的标志性事件,将对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20年欧盟公布《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草案,被视为欧盟在数字领域20多年来的首次重大立法,是欧盟在数字经济反垄断规制领域进行的自我革新,意在打破互联网企业垄断,推动欧洲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